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書】聖母峰之死

聖母峰的魅力:失去理性?
商業團隊:褻瀆?
偏頗:波克里夫、對台灣隊

《聖母峰之死》的作者說他必須將一切寫下來,才能盡快脫離山難帶來的心靈折磨,這個心靈折磨包括他個人歷劫歸來、對於好友的死亡,因資訊落差造成的爭論,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後悔沒有及時搭救原本有機會獲救的人吧!而我覺得看完書之後心情好沉重,也必須寫下一些東西減輕負擔才行。
我得說,也不是我崇洋媚外,而且我是先看完了《九死一生》,也對高銘和感到佩服,但是看完《聖母峰之死》後卻又覺得,沒有那麼偉大,《聖》書對台灣隊的批評主要是經驗不足、隊友遇難還去攻頂,經驗不足這個看完《九》就可以理解台灣隊是完完全全的雜牌軍,敢上山是真的非常大膽,而對於知道隊友死訊仍去攻頂這件事,書上說明似乎是不想辜負台灣人民的期望,不過我覺得主要還是他想登頂吧!像他這樣的人無論是金錢方面或能力方面都幾乎不可能再有挑戰的機會,所以絕對不能放棄,如果他沒有生還下來事情又會被怎麼說?
另外就是網路上常提到《聖》書說台灣隊速度慢拖累大家,我是沒有在書裡看到這樣的描述啦,何況當天台灣隊攻頂的人也才三個,是有多擋路啦!至於服裝怪異這個似乎不算問題的點,應該是因為上面貼滿了贊助商的LOGO看起來很瞎吧!畢竟其他隊伍都是商業隊。
又另外可以延伸的部分,就是台灣登山界的環境,台灣似乎沒有「登山家」這東西的出現哪…

比較兩本書的話,《九》多是在描述個人的感受,幾乎沒有提到當時國內外對其的批評,也幾乎沒有提到對於隊友死亡的感受,說真的,還滿自私冷血的,要說「出書歌頌自己的豐功偉業」似乎也滿合理的。《聖》則是努力還原山難的樣貌,因為山難的發生對心裡有太大的傷害,所以想要去了解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也提到了許多跟登山有關的議題,關於在山上的決策、道德,或是聖母峰的環境與文化,不過這本來就很難客觀的吧!


我認為只是不同的人,感受和價值不同而已,還是看完書再來評論吧,不要輕信網路文章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