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書】首次閱讀黃武雄《學校在窗外》

我想我應該會再閱讀好幾次並且有不同的感想,所以下了這樣一個標題。

最大的感想是,將近二十年前的文章,現在讀起來居然無違和感,可見台灣並沒有多大的進步,想到國中、高中受到的教育,特別是台灣史的最後一章,總是會提到台灣是一個民主的社會,當時還真的很天真的相信課本上所寫的,以為台灣已經跟西方國家一樣進步了呢!(後來發現西方國家很多也不怎麼樣)

會來翻這本書,是因對對社區大學有了興趣,所以只挑了幾篇比較相關的文章看,作者大約是從解嚴後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談起的,在解嚴前社會運動與政治運動的力量達到高峰,但解嚴後政治運動(以所謂的黨外—民進黨為主)妥協了社會主流的價值觀,而社會運動也因此落寞幾乎消音。

社區大學的目的,是要建立民眾自覺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此一來才能建立一個真正民主的社會。

突然很懷疑台灣人到底期不期待民主?還是以為台灣已經很民主了?或是台灣人很放心將生活的一切交給政治人物呢?認為政治人物是知識分子、他們知道怎麼做是最好的,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沒有能力作那麼多的決定,於是台灣走向了菁英政治,而老百姓對政治冷漠。

對政治冷漠?但是每次談到黨與黨之爭大家都很激動,因為政黨很善於操縱人民的情緒以及一些不可解的情結。書中提到許信良說「兩黨只有品質上的不同,本質上沒有不同」,兩者都是所謂的資本主義取向,資本主義有甚麼不好嗎?我覺得很可怕,資本主義讓少數人掌握利益、並且利用媒體的力量隱瞞事實,而多數人並不自知,以為讀到碩士博士謀得一份還可以的工作、以為這就是日子,殊不知我們的日子可以有更大的改變、我們可以過得更平等。好吧,我可能必須補充以上說的資本主義是「惡質的」資本主義,不過我才不管,資本主義是富人霸權、父權霸權,那不管是經濟結構上或是社會文化上底層的人民的權利在哪裡?資本主義是目前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但大多數的人並不是資本主義的得利者。

台灣並沒有偏左的政黨,兩黨政治路線差不多、在政策提案上大概也差不多,所以選來選去結果可能都差不多,但大多數的台灣人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或者認為不同黨執政差很大,不過那只不過是因為其實也已經提不出新的路線了,我們需要第三勢力改變這樣的情形,需要透過人民的自覺、獨立判斷與思考、公共討論,才能扭轉這樣的局面,台灣才有進步的可能,而社區大學的設立就是要提供這樣的機會。

結果講來講去都是在講政治,搞甚麼?我覺得,政治影響人民相當深遠,特別是它可以決定教科書的內容,因此幾乎從我們接受義務教育開始,我們的思想就受到政治(也就是那些菁英政治人物)的控制,我覺得這非常恐怖,在這個過程中也扼殺了人類的無限可能,還有,我希望自以為過得很好的民眾可以關心更多社會議題,包括婦女、兒童、老人、勞工、原住民、環境…特別是環境議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生活在公平、安全的環境中。

怎麼結論跟一開始想講的差很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