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只不過是老人碎碎念,在校生可以不用管^_<
一、性質:
會師:完成隊伍是主要目的,會師是次要目標,上到公路很奇怪?(我是不會覺得很奇怪)
二、審隊:
1路線與行程規劃
山防對溯溪並不怎麼專業就算了,
據老人了解,審隊的山防雖然有過夜溯溪隊的經驗,但未培養出溯溪能力,也沒開過溯溪隊,建議溯溪隊伍還是要找有溯溪經驗的人…至少是有開過溯溪隊伍的人,這很難判斷嗎?!不過山防如果相信自己可以審,那我也沒辦法了~
基本的行程規劃都沒有審完全,關於山防和領隊對隊伍是否了解,也都看不出來(像沒審一樣),
從一開始的撤退路線到溯溪回來的結果來看,根本連時間都沒有估吧!而且領隊似乎是用輕裝的時間來估,山防似乎也沒有發現這點…我也沒發現XD其實網路可以查到的紀錄不多,要規劃行程會比較困難,那不是應該更謹慎嗎?
而且留守人好像也不太清楚狀況。
還是不懂為什麼山防和留守人是不同批人?既然都找了兩閒閒沒事的山防了,幹嘛不就這兩個其中一個留守就好?另外找留守也沒關係,但領隊與留守之間到底有沒有溝通?
*小劇場:
時間到了,隊伍還沒有到達會師地點,OB開始詢問隊伍留守人:『隊伍情況如何?他們到哪裡了?』留守人表示:『他們昨天早上八點半從華岡出發了耶!還沒到嗎?他們後來就沒打給我了耶!』OB:『他們預計從哪裡出來?你覺得他們現在可能在哪裡?』留守人表示:『他們說一天就到小風口啦!呃,應該快到了吧…』OB心裡想:留守人不是最清楚隊伍情況的人嗎?他應該要知道隊伍的人員、行程、路線的潛在風險,還有領隊可能會做甚麼因應,除非是意外,否則應該還是可以猜測隊伍可能的困境和所在位置吧!
另外,依照過去的習慣,山防需要有領隊資格,因為領隊在隊伍行程和路線規劃等等統籌能力才足夠應付一個新的隊伍,經驗也比較足夠、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意見。近兩年有一些來不及升領隊就已經升大三、大四的情況,一方面也是跟領嚮考試制度有關,也並不是說升大四就是山防,願不願意學習和負責任才是重點,之後再補領隊資格也沒關係,甚至沒有領隊資格也沒有關係。補一槍:山防做得好不好大家都看得出來唷!
2裝備:帳篷或天幕?要不要帶救生衣?
基於小溪營地應該挺冷的,還是帶帳篷比較好…或是帶個兩個帳篷、一個天幕,天幕可以應變使用,之類的。
關於救生衣的問題,在審隊之後其實領隊還問了好幾次要不要帶救生衣,我就問了好幾次到底有沒有深潭、那個深潭需不需要游,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有深潭、可以不游,水深既然也不會超過大腿我也不想帶救生衣,重點是,隊伍都已經審完了,為何對地形怎麼過還這麼不明確。
3隊員:新老手比應該是OK的,但是簡雲揚定位不清,基本上也不會把OB算進老手。
三、行前:
1隊員對溯溪的認知:在校生隊員到底知不知道重裝溯溪是甚麼樣子?
除了背包內容物的輕量化(常常要爬來爬去、跳來跳去),所有的溯溪裝備的使用方式也應該仔細介紹和練習,包括吊帶、大D、普魯士繩、救生衣,還有溯溪的方式,例如渡溪、高遶、泅渡、攀岩、垂降之類,哈哈,結果都沒聽過嗎?
2溯溪裝備:大D從17個變7個、打包方式和時間
大D分配的方式很奇怪,因為大D是溯溪的必要裝備,特別是渡溪的時候,結果竟然有人沒有拿到大D。溯溪打包也不應該外掛,因為很有可能遇到需要鑽來鑽去的情況,像是高遶的時候路通常都挺窄的,外掛很容易被卡住,在過溪或泅渡的時候外掛的東西也很容易被沖走,這次有很多人外掛睡墊,是睡袋防水嗎?既然有信心不用泡水,那幹嘛帶救生衣?
行前最令我驚訝的其實是D0的時候,我差不多就是要遲到了,原本想說飆車到學校的時候應該會看到大家提著我的公裝在校門口等我,結果連包車都沒看到耶~下到社辦還發現大家也才打包到一半,簡直傻眼,阿不是很擔心太晚到C0會睡不飽嗎?於是我快速的重新把背包重新打包了一遍。
四、D1:
1行進人員配置:
隊伍到底有沒有攻擊手?應該有吧,不過主繩的一半好像在走在最後面的領隊身上,請問這有意義嗎?!溯溪攻擊手最好的情況是有「兩組」攻擊手,一個攻擊、一個確保,第一組攻過第一個地形之後,第二組超車去攻下一個地形,第一組才有喘息和收繩的時間,而第二組直接往前架繩也才不會浪費行進時間,不過一直以來要得到兩組攻擊手實在太難了!所以只好累死兩個人,不是啦,最好大家都要具備攻擊和確保的能力~
領隊跟嚮導有沒有在溝通?有人走得非常慢,幾乎就是一個拆隊的情況,這時候就可以嘗試看看拆背包是否能改善情況,或者是情況若沒有改善,之後隊伍要怎麼繼續運作,看嚮導是不是要等,或是哪個地方一定要等。
2緊急紮營?→行程規劃?:從三峽出發就開始延遲時間,不過就算沒有延遲,也可能過不了唯一的高遶。
結果緊急紮營了,先不管審山防出了甚麼事,反正就是前隊在匯流口的時候已經超過三點半,後隊還在雲深不知處,這時候曾經討論過是否先衝上公路再回來幫忙,或者在旁邊就是一個很爽的大營地,恩…當然是紮營阿!從記錄行程時間和我們實際行進時間來推估,前隊到公路應該已經天黑了,是要後隊怎麼辦阿?而且後隊慢也不是背包的問題,人走得慢也幫不了甚麼啊…
五、D2:
1高遶:
沒有把路探完,溝通默契不足,高繞下切能力和經驗不足。探路能力再加強,這時候的OB其實都不相信在校生的探路能力,結果其宏哥選擇探了那條我覺得如果可以我當然不要走的路,我只好下去探其他路。
那時候的情況是,其宏哥先去爬了瀑布旁邊有滑滑腳點的攀岩路,他不願下水的情況下放棄那條路;王睿瑜去探了溪右的一個溝,不知道怎麼探的,反正他跟其宏哥回報不行;簡雲揚去探了溪右的尾稜,也回報說稜太瘦不行;我則是爬了那個誤導人家的高繞路,很可怕不太想爬。
總之其宏哥就覺得我爬的這條可以爬,他就去爬了,我又回去試了其他路,有人說那邊不行,到底是怎樣不行不自己去真的很難確定,後來王睿瑜跟簡雲揚也都上了那條我覺得可怕的路,這時小胖學長出現了,他去嘗試王睿瑜探的那邊,我們發現一條我們爬得上去但怕下不來的路,最後決定走我一開始爬的那條可怕路。
然後我覺得最瞎的情況發生了,前面三個沒有一個留下來帶路,也搞不清楚他們在哪裡,一直叫也沒有人回應,當我好不容易拉了兩、三個學弟妹上去之後趕快叫前面的來帶路,結果先上去的那三個人告訴我們下切路還沒找到…,大概在唐施滾了一圈的同時找到下去的路了。
紀錄沒有查清楚(不過也很難說是被誤導…)。後來回到台北又去查了一次,發現的確有一份紀錄只說高繞路往那邊,但是路跡還不明顯,其他份紀錄都說溪右高遶………。
2分隊:領隊跟嚮導完全沒溝通?
六、總結:
在校生應該要學習的東西,很明顯的是搞不清楚溯溪是甚麼,隊伍默契也很不足,而且在探路這件事太不確實也太不勇敢。
目前社團有嚴重的制度問題,特別是山防這個部份實在很難處理。